

在外滩观景平台上,“321,点灯”,伴随着巨大的卡通IP“星星人”手中灯光的点亮,无人机在夜空中画出了美妙图案,外滩万国建筑群被一幢幢点亮……温暖灯火下,孤独症儿童晓峰仰着小脸,看得专注,他对妈妈说:“无人机表演,好神奇!”
海沙尔摄
在黄浦滨江边,大手牵着小手,数百名运动爱好者与亲子家庭沿着被星光装置点缀的跑道奔跑。邵女士带着大宝、二宝参加了荧光跑,他们一路跑,一路欣赏沿江风景,度过了一段难忘的亲子时光……
在滨江市集上,“鹤北北砂锅麻辣烫”小摊前排了长队,现做现煮,消费者现吃。老板赵鑫带着两名员工忙得不亦乐乎。小店第一次“出摊”,收获颇丰。“很多消费者问我们店铺开在黄浦哪里,说下次要到店里吃。”赵鑫说。
璀璨光影,照亮城市黑夜,更温暖人心。今年,上海国际光影节·黄浦活动主题为“璀璨都市,温暖上海”:超脱物理上的光影效果,一场场精心设计的活动,不仅让城市夜空亮起来、炫起来,更以光影为媒,传递温暖、直抵人心,尽显展现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人文情怀。
为“来自星星的孩子”点亮灯火
9月20日,上海国际光影节·黄浦活动启幕。仪式散场后,一张照片定格在本报摄影记者的镜头中:镜头下,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手举着“星星棒”,仰望星空,满怀期待,他的身旁是红了眼眶的家长。
海沙尔摄
本届上海国际光影节·黄浦活动启幕仪式“星星点灯”,特别邀请“来自星星的孩子”(孤独症儿童)现场观礼港联证券,他们挥动着手中的“星星棒”,与卡通IP“星星人”携手“点亮”光影。
当无人机缀满天空时,有的孩子眼中满是好奇,伸出小手,想触摸那些跳动的光点;当卡通IP“星星人”憨憨地摆动着身体,有的孩子跟着摇摆,发出天真的笑声。光影间,身边的家长纷纷拿出手机,记录下这一美好的瞬间。
12岁的晓峰对妈妈说:“无人机表演真好看,好神奇。”18岁的悦悦让妈妈帮他跟卡通IP“星星人”合影,“要连拍十几张”。
对当天参与现场观礼的每一个孤独症家庭来说,这夜都是难忘的一夜。
晓峰妈妈说,来现场观礼对孩子来说,是一次最好的社会实践。“我们希望,他能与大家多交流,与社会多接触。我们非常感谢有这个机会来参加光影节·黄浦观礼活动。我相信,会给他留下深刻印象。”
悦悦妈妈说,陪着孩子一路成长了18年,感觉社会对孤独症群体越来越包容。“光影节·黄浦活动的‘星星点灯’,点亮的不只是一段夜景,还点亮了温暖与希望:在上海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真正接纳孤独症这一特殊群体。”
其实,现场的这群可爱孩子才真是了不起。有的孩子在绘画与音乐中展现惊人天赋,有的孩子在游泳与跑步中绽放活力,还有的孩子在“皮迪克剧社”等社区互助团体中自信成长、走向舞台。
正是社会各界的支持及包容,让这些“来自星星的孩子”在不同领域闪闪发光。黄浦区民政局副局长何平说起“星星点灯”活动初衷:“希望每个人心中都生长出更加包容的视角。希望能把专业关怀翻译成大众语言,让更多人能够看懂,能够共情。”
短暂的“光影秀”之后,还开启了一场“爱的接力”:现场专设了一个“星星邮局”,可通过扫码获取电子明信片,写下对孤独症群体的祝福,存入线上星光邮箱后由公益机构转交给孩子们。
共享上海最美滨江夜
光影下的黄浦滨江夜色分外迷人。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港联证券,连续8晚,一场关于光影、科技和自然的“森林星光派对”上演。在黄浦滨江,不同人群都能感受到欢乐。
赵兴华摄
三条闪光的大鱼在“波涛”间游弋,缀满光影的树叶在音乐中“跳舞”,顶着“超级大脑袋”的长颈鹿眨着眼睛,散落在黄浦滨江边的光影艺术装置,吸引着每个到访的市民、游客打卡、拍照。
流光溢彩的光影投射在“远望1”号191米的船体上,光的笔触如灵动的画师,细致勾勒出船体上的每一处细节,一个以冰川纪元为起点的故事被娓娓道来。社区居民薛阿姨与老伴看得津津有味。“我们从家走过来十分钟。平时,黄浦滨江没这么热闹。这几天,光影节活动在这里举办,每晚都有‘新节目’。”看看灯光秀、逛逛市集,再看场露天电影,薛阿姨与老伴不亦乐乎。
可爱甜美的博美犬、憨态可掬的泰迪犬,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,与主人一起在滨江边来一场“走秀”。来自杨浦区的赵先生抱着宠物犬,在台下看得津津有味。他带着宠物犬已连着几天来黄浦滨江边溜达。他说:“黄浦滨江举办了宠物时装秀,还为‘毛孩子’划出了一块‘宠物活动区域’,兼顾了养宠与非养宠人的需求,非常贴心。”
一拨一拨的市民、游客涌向了沿江市集,飘香的小吃、独特的文创好物、生机勃勃的花艺绿植,让这里充满了烟火气。不远处,江畔露天电影开始播放。“今晚播放的影片是《送你一朵小红花》,感人的电影情节催人泪下。面前是大屏幕,屏幕背后是璀璨的滨江夜景,这样的体验也非常魔幻。”一对坐在最前排的中年夫妇说。
最为华彩的“星光派对”开始了。在一个硕大的“云朵舞台”上,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上演,人群迅速集聚过来,欢歌笑语不断,黄浦滨江的夜间氛围被烘托到了极致。


“璀璨光影+精彩活动”吸引市民一来再来,在最美好的季节,共享着上海最好滨江空间的迷人夜晚。“相较于前两年的光影节·黄浦活动,今年的活动有了更多内涵。”黄浦区灯景所所长陶震说,前两年,他们更多在光影效果上下功夫,让城市“亮起来、炫起来”。今年,他们不仅注重光影的物理效果,更注重人的感知、感受与关怀。
为奋斗者亮起一盏灯
光影的温暖不仅播洒在参观者的身上,黄浦区还将这份温度传递给在上海辛勤耕耘的奋斗者们。
东北女孩赵鑫与三位小伙伴今年3月在黄浦区湖北路上开了一家“鹤北北砂锅麻辣烫”,主营炸串和东北小吃。小店一开,就霸榜了大众点评的“全城麻辣烫热门榜”第一名。在今年的光影节·黄浦活动上,在黄浦区邀请下,他们将麻辣烫摊位搬到了滨江市集上,受到了消费者欢迎。
“我们店铺的招牌是砂锅煮,现场品尝体验会最好。但因为是市集摊位,不方便操作,我们就选择了‘麻辣拌’的形式:食材煮好后直接浇酱,类似‘关东煮’,客人可自选食材,更适合市集场景。”赵鑫说,没想到,在现场,这种形式特别受欢迎。但更让她高兴的是,很多消费者对他们的产品口味很满意,和她要了微信和地址,说以后会去店内品尝。“我们是一家新开店铺,第一次参加光影节·黄浦活动,就是想借这个机会做个宣传,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店铺与品牌。我感觉这个目的达到了,对在黄浦奋斗,我更加有信心了。”赵鑫说。
关照小店,关照小创业者,也是本届光影节·黄浦活动的初衷之一。
在光影节·黄浦活动期间,主办方组织了多场市集活动,免费邀请优质黄浦小店主、小创业者来设摊,为他们增加流量与曝光量。在8天的黄浦滨江活动现场,主办方还组织了小型车辆,公益接送市民、游客,去“打卡”黄浦区的沿街小店。中秋夜,来自云南的小明(化名)受到黄浦区绿化市容局和民建黄浦区委邀请,在“云朵舞台”上与在沪务工的爸爸团聚。“以前过节只能通过视频跟儿子聊天,今天能够在那么漂亮的活动中团聚,我们都特别高兴,感觉在上海也更有归属感了。”小明爸爸说。
这几天,在黄浦南外滩,一个高8米的低头看手机男孩“火”了。这是巴西一位设计师为光影节·黄浦活动创作的《By MyCellf》光影艺术作品。这一作品引发不少“上班族”的内心共鸣:这个专注手机的红发少年,不就是我们这些依赖手机、自我隔离的人群的写照吗?大家在反思之余也进行着身心的自我疗愈。

黄浦南外滩区域也是本次光影节·黄浦活动的重要会场之一。10月13日至10月18日,黄浦区首个原创“光影+消费”品牌项目IP“光之秘境”,在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结算中心周边区域(外马路至董家渡花桥段)亮相,打造出沉浸式光影能量充电站,推出多元文旅商体展跨界新场景。活动以独家IP“心火精灵”为视觉引导,带领市民游客解锁黄浦滨江新鲜玩法,由“光愈码头”(黄浦滨江景观平台)、“沐光秘境”(老码头复兴4库)及“能量蓝海”(老码头复兴5库)构成三大主题疗愈场景。
在黄浦南外滩区域举办的光影节活动,特别为黄浦南外滩区域3.3万名白领定制,希望这里成为他们在下班后放松身心、疗愈身心的好去处。据悉,未来港联证券,结合市场反馈与区域发展规划,“15分钟光影疗愈生活圈”建设将在黄浦滨江逐步推进,为金融从业人群和周边居民提供常态长效的“光影+”休闲服务空间。
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